讲座通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讲座通知 >> 正文
76net必赢官网手机版启夏译坛系列讲座(20讲)预告
发布时间:2025-03-04     浏览量:次   分享到:

 题:从“阶级竞争”到“阶级斗争”:

马克思唯物史观核心概念早期在中国的翻译解读

主讲人:吕世生 教授

主持人:刘全国 教授

时间:20250307(星期五)10:1012:00

地点:雁塔校区教学六楼6301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外译中心

中西方文化研究所

翻译学学科团队

主讲人简介:

吕世生,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译协副会长,全国高校国际汉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研究,口笔译研究, 商务英语研究等。共发表研究论文 74 篇,大部分为 CSSCI/SSCI 收入论文,所载学术期刊包括 BabelThe Journal of TranslationJOSAH,《外国语》《中国翻译》《中国外语》《南开学报》等;出版专著 1 部,译著 4 部,教材 3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 重点项目、国家汉办/南开大学项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系列项目、中国翻译研究 院项目,中央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等,共 14 项。 曾任国内12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内容简介: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两个阶段,始于“阶级竞争”,继而转向“阶级斗争”。前者带有进化论思想底色,后者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解读。进化论与唯物史观进入中国社会前后相继,先期这一概念的解读一直囿于进化论的理论范式,后期摆脱了这一范式,直抵阶级斗争的本质意涵。二十世纪早期,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即为这种情形。本文旨在重返“阶级斗争”这一概念在中国社会翻译阐释的历史现场,重新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国社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过程、途径及其社会历史条件,藉此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认识。